主编:陈豫 编审:郗涛 责任编辑:陈燕 新闻/广告热线:0351-4281460

国企数字化转型:融入新经济,借力新基建

时间: 2020年06月12日17:29  来源:人民网

山西新闻网>>舆情频道>>信息发布
分享到: 评论:

4月11日,国家发改委、中央网信办印发《关于推进“上云用数赋智”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》,提出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、以“上云用数赋智”为重点突破口,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。在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,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迎来什么机遇,又该向何处去?

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背景、内容与问题

数字经济作为数据驱动、适应信息社会的经济模式,近些年在政府重视下蓬勃发展。做大做强数字经济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早已成为各界共识。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倒逼中国社会加速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转型升级,为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新的契机。3月30日,中央首次正式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并要求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,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,显示出国家对疫后数字经济转型的支持与期待。

在此背景下,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,其数字化转型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。就国有企业而言,数字化升级并非新事,早在前几轮国企改革淘汰旧产能时便已有行动。当前,国企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全面展开,将对产业格局优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产生深刻影响,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相应的配套政策也在持续跟进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,《方案》是为了帮助企业释放数据红利,构建全新的产业组织方式,并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。

深入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,不仅要求创新应用新技术,实现工作形式的数字化,更重要的是将一整套数据逻辑贯穿于国企的业务管理流程中,利用数据进行赋能。就本次“上云用数赋智”行动来说,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原主任李晓东解读称,“上云”实际上要求企业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过程,这是数据积累的前提;“用数”是指企业要利用数据分析监测经营管理的运行状态,从而指导业务经营;“赋智”则是说企业在掌握状态和发现规律后,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,实现降本增效。这样,数字化企业可以激发出数据生产要素从采集、分析到服务、再利用各环节的价值,营收与运转效率也得以提高。而在有关顶层设计中,企业数字化转型连同着技术基础、平台搭建、建立生态、拓展业态和强化服务,构成新经济培育的关键一环,是互为促进、相辅相成的。这意味着,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并非孤立过程,离不开整体产业与市场环境的改变。

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、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,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将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面貌与发展走势。现阶段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25%,远低于欧洲的46%和美国的54%,还有很大增长空间。与一般的中小微型企业相比,许多国企通常规模庞大,人员众多,业务链体系比较完整,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,而且布局重大民生领域。部分国企的转型实践也暴露出盲目冒进、流于表面、缺乏人才等“不会转”“不敢转”的问题。《2019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——国企与民企对标篇》指出,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认知上存在差异。37%的民营企业认为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不弱于核心业务战略,而持有这一观点的国有企业占比仅有26%。

国企转型应兼顾内部运作与外部协同

国企的数字化转型,要求企业发展理念、组织运作、业务模式、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转变。《方案》构建了企业、产业链、数字生态三层次的目标方向。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白津夫进一步指出,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区分产业类型特点和产业层次,重点围绕基础端、平台端、应用端三个维度展开。可以看出,国企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全流程、多层次的战略转型,又是一个需要兼顾内部运作与外部协同的系统工程。

首先是打造数字化企业。在技术改造上,国企首先要加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信息传输与处理能力,为大规模的数据利用奠定良好基础。这样可以促进业务数据的高效流动,有利于跨部门的系统互通、数据互联。

同时,国企数据不光关涉企业利益,还可能影响国计民生。要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,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。要让数据生产要素链接企业的五脏六腑,促进业务数据在企业各个环节的快速流动,破除“信息孤岛”。为此,需要构建企业大数据中心,统筹规划企业数据资源;并构建企业数据开发利用统一支撑平台,完善数据利用规则,确保数据能够根据业务应用需求实现无缝流动。

除此之外,国企亟需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。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,因为数据的全程流动势必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不相适应。为此,国企要积极推动管理思维与模式的数字化,将业务流程重塑、组织结构优化与商业模式变化有机结合,可以根据数字化需要,调整组织架构,减少传统部门之间的壁垒,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内部决策流程,实施分散化决策、灵活授予基层自主权。对于海量数据的归属和使用,也需健全相应的透明治理机制,达成企业创新、客户诉求与社会效益的平衡,发挥自身优势,加快打造一批理念先进、数字技能与数字业务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,并构建适应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激励机制。

其次是构建数字化产业链。国企利用数字化打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通道,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,实现需求导向、数据驱动、精准对接。以供应链引领物资链,支撑产业链现代化。在深化产业链协同方面,《方案》明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共享平台,促进资源的有效协同。部分企业可以凭借国企体量与政策优势,发展面向行业的专业性公共信息服务,搭建网络化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,促进产业链向高层级跃升。

最后是培育数字化生态,打造数字化新场景。数字化作为一个商业概念,将催生更多生活新需求,营造数字应用新场景。疫情期间,新零售、无接触配送、互联网医疗、线上教育等新业态如火如荼。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应与时俱进,尽快适应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,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服务渠道、优化服务手段。

新基建时代的国企数字化转型

新基建作为今年以来各界热议的经济热点,与国企数字化转型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。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,加快新基建进度是当前中国经济布局的重大部署。国有企业长期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,出于行业的特殊性将成为这次新基建的主力军。另外,国企普遍具有体量较大、协同能力强、产业基础深厚等特点,这是快速参与推进新基建的优势所在。国企应该抓住新基建带来的发展机遇,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深层价值。

数字基建作为新基建的核心,既是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前提,又是部分国企转型后提供的服务重点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新基建可以有效驱动国企的数字化转型。首先,新基建的扩展有可能形成普惠效应,可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综合应用新基建技术的成本。其次,国企要应用新基建,必然会投资新基建,由此可以加速数字化转型。比如,在企业转型中自建的数据中心本身就是一种投资。第三,新基建在不同组织的应用,可有效倒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。

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转型机遇,有关国企首先要加强技术攻关,特别是面向即将全面展开的5G时代,积极推进5G+工业互联网建设,构建高速、移动、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,努力形成万物互联、人机交互、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,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。加快工业大数据建设,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协同能力,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技术平台,帮助传统企业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。此外,将来的新基建项目可能既有国有企业的参与,也有民间投资和优秀民企加入。国企可以充分学习优秀民企所积累的数字化经验,推动自身变革。也可以积极寻求与民企展开新基建合作,实现产业协同、优势互补。

疫情的发生,凝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识,未来,线上线下业务融合、“云办公”等工作与管理体制转型、若干数字经济新业态的繁荣或许都指日可待。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,借助新基建之风应对内部技术与管理转型,带动产业链适应数字化发展,同时要注意发挥行业与社会责任,争取占据行业制高点。(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研究员 张力、见习助理研究员 郭雨璠,来源:《网络舆情》杂志)

(责编:武天昊、郗涛)

网站声明


山西日报、山西晚报、山西农民报、山西经济日报、山西法制报、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例:"山西新闻网-山西日报 "。

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:0351-4281485。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,请发贴至论坛告知。感谢您的关注!

凡本网未注明"来源:山西新闻网(或山西新闻网——XXX报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